三升体育平台

简体  |   繁體   无障碍

2021年津南区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津南区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1-18 15:05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1月13日在三升体育平台

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上

津南区人民政府区长 邓光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津南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着力建设绿色环境、构建绿色产业、打造绿色人文、营造海晏河清政治生态,加快推动“五个一”重点工程,实施了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举措,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绿色高质量发展态势加速形成

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成效明显。按照“一城两芯三区,四廊五带多节点”的空间布局,新增造林绿化面积5.7万亩,新建林间路17.8公里,建成绿屏·辛庄湾、绿屏·咸水沽湾、绿屏·双桥河湾等大型节点。坚持见缝插绿、见空补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8%。“天津智谷”改革发展汇聚动能。推动智谷科创中心建设,建成5G基站1417个,海尔产业园入选国家级5G应用场景,智慧津南项目9个子项投入运行。十二英寸化学机械抛光设备等11个产品被认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中电科新材料科技园加快建设,荣程集团全连轧带钢生产线竣工投产。国家会展中心建设全面推进。累计投入资金90亿元,一期展馆区主体完工,综合配套区加快建设,二期展馆区完成桩基工程,国展大道等17个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举办2019中津防务车辆装备展,签约中国工业博览会等5个国际性展会。“拥抱会展共赢津南”主题实践扎实开展。高端服务业发展带活力显现。编制以会展经济为核心的津南服务业发展规划,出台促进会展产业发展等相关政策。制定会展酒店发展五年规划,落户万豪、喜来登等一批高档酒店。葛沽镇城市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投资39.8亿元,辛庄2.6平方公里平衡地块有序开发,新城吾悦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小站稻振兴工作实现突破。以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怀小站稻为动力,落实小站稻振兴计划,种植面积达到3.6万亩。小站稻开发公司完成混改,智能加工中心竣工投产,小站稻作展览馆建成运营。“小站稻种植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我区被评为“中国小站稻米之乡”。

(二)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健全承接非首都功能项目联动机制,举办天津·津南会展产业及区域发展招商推介会、2020中国服贸会·津南(北京)科技创新交流对接会等活动,引进联东U谷津南科技企业港、中国电信大数据中心等京冀项目600余个,协议投资额超千亿元。新发展动能加快集聚。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68家,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66家,完成中小企业创新转型1095家,上市挂牌企业54家,万人发明专利数18.8件。精心打造海棠众创大街等一批优质载体,引进创新创业企业700余家。健全招商考核激励机制,引进锦联新经济梦工厂等高端项目,实际利用外省市投资1184.9亿元,实际使用外资3.1亿美元。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制三化”改革扎实推进,推出承诺制审批事项241项,无人审批事项增加至131项,“一次办”“网上办”占比分别达到96.9%和96.7%,企业登记压缩至1个工作日。全面落实“民营经济19条”等政策,为企业减税降费23亿余元。深入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解决企业问题7000余个。改革攻坚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序实施,构建以津南城投公司、金谷集团、沽盛集团、富凯集团为骨干的国资布局。完成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202家,海河教育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海河宽带智汇产业基金投资12支子基金,募集总规模160亿元。大力实施海河英才计划,办理人才落户1.9万余人。成立动力与电气人才创新创业联盟。

(三)三大攻坚战稳步实施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有力开展。多渠道化解政府债务,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消除安全隐患12.5万余项。组建区、镇(街)、社区(村)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化解信访积案400余件。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通过市级评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胜利。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投入帮扶资金6.8亿元,新疆策勒等4个对口帮扶县全部脱贫摘帽,综合评比位居优秀等次。完成消费扶贫6.2亿元,协助落地产业项目36个,深入开展“微心愿”“脑瘫儿康复”等特色活动。18个困难村结对帮扶工作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撤销取缔工业园区20个,在全市率先完成“园区围城”三年治理任务。荣程集团成为全国首家高炉热风炉烟气脱硫的钢铁企业,退出588立方米高炉2座,“钢铁围城”治理基本完成。创建绿色工厂19家,治理“散乱污”企业2299家,PM2.5平均浓度较“十二五”末下降近30%。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开展河湖“清四乱”等专项行动,地表水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

(四)城乡建设统筹并进

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大力开展“六个专项治理行动”,取缔露天临时市场18个,新建改造菜市场33个,建成公共厕所79座,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天津市文明城区。组建区网格化管理中心,划分基层网格1492个,“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工作圆满完成。紧盯“四保”清零任务,完成拆迁清零3962处。城镇载体功能逐步完善。地铁1号线延长线开通至东沽路站,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加快建设,开通调整公交路线44条。新建改造鑫怡路、建国大街、海河故道人行桥等一批道路桥梁,改建交通信号灯132处,停车泊位达到3万余个。乡村振兴战略有序实施。编制完成村庄布局规划,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扎实开展,硬化村庄道路164万平方米,煤改清洁能源2.9万户,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433户,打造西官房、前进等样板村,荣获“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组建经济合作社、股份经济合作社153个。235个村(居)委员会书记、主任实现“一肩挑”。

(五)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就业和社会保障力度持续加大。新增就业10.7万人,帮扶创业1.5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7亿元,举办首届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大赛。帮助300余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发放各类优抚资金1.6亿元。日间照料中心达到58家,建成社区老人家食堂95家,每千人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及时救助生活困难群众,发放社会救助资金4.9亿元。未整合村老年人每月生活补贴达到375元。群众居住品质逐步提升。葛沽镇定向安置房实现还迁入住,小站镇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建设,北闸口镇春成园项目开工建设,辛庄镇白塘口项目安置区地块挂牌出让。提升改造旧楼区130.4万平方米,创建市级美丽社区50个。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建公办幼儿园17处,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43所,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达到2万余个。新建中小学7所,增加学位9900个,与天津市实验中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津南医院、中医医院搬迁开诊,与天津大学合作共建津南医院,家庭医生服务有效签约20万人。新建图书馆分馆、文化馆分馆23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9平方米,组织文化体育活动1200余场。

五年来,我们坚持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办复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1200余件。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集中攻坚专项行动,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依法行政水平显著提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断强化审计监督,持续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政治生态全面净化。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部署要求,迅速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落实“四战”要求,2万余名党员干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斗争,构筑起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选派13名医疗队员驰援湖北保卫战,提前40小时完成市定点医院改造建设任务,调派800余名医疗队员支援滨海大筛查,圆满完成26万余人核酸检测采样任务;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人”“物”同防,严格落实“两全”“两封”防控措施,检测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1.8万余人次,冷链食品和外环境样本2万余份。

我们全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立373个“132”驻企工作组,出台“津南15条”等惠企政策,复工复产率达到100%;5家企业被列入国家防疫重点保障企业名单,防疫物资生产对全市贡献率超过50%;减免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超1亿元,发放消费券2700余万元,消费市场逐步复苏;搭建区、镇街、村(居)“三级”关爱服务网络,发放社会救助资金9000余万元,基本民生保障有力;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预计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长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5%左右,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双赢”。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五年来的成就,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各类风险交织叠加、转型发展较劲爬坡、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我们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真监督真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一心、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津南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津南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现代化产业体系还不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较为薄弱,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偏少;营商环境对标一流仍需优化,人才吸引力不足,区域创新活力有待增强;城市载体功能和服务能力不强,消费不够活跃,精细化管理水平尚需提升;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仍存在短板,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还有不少差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不担当问题尚未根除,政府自身建设还需加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

区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津南将基本建成全市领先的生态宜居、创新发展、开放包容、民主法治、文明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津南,成为展示天津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形象和成果的重要窗口。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走在全市前列,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绿色生态示范区、会展经济功能区、创新发展聚集区引擎作用充分显现;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显著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建成法治津南,稳步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智慧津南、平安津南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建成教育文化体育强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公共服务体系优质均衡,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推进,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津南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抢抓重大历史机遇、推动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勇于迎难而上,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津南的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绿色生态示范区、会展经济功能区、创新发展聚集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率先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成为天津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新动能引育的先锋。

“十四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

努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动能引育成效明显,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经济功能持续增强,高端人才总量显著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走在全市前列。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逐年增加,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新标杆、“津城”“滨城”之间的新高地。

基本建成绿色生态示范区。建设国家森林公园城市,高标准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构建“大水、大绿、成林、成片”城市生态景观,打造城市生态会客厅,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津南。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得到优化,生态工程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效显著,城乡人居环境更加绿色宜居,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基本建成会展经济功能区。彰显绿色和智能,做大做强会展经济,建设会展经济片区,打造中国北方国际会展城,努力成为“走出去”的最好跳板、“引进来”的前沿阵地。构建以高端品牌会展资源为核心、以高端商务功能为支撑的会展经济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以会展经济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在京津冀和三北地区有强大竞争力、在国内有广泛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强区,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引擎。

基本建成创新发展聚集区。深化海河教育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挥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双一流大学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策源作用,高水平推进重大科研设施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成为天津市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核心区和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科技领军企业不断涌现,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不断迸发,“双创”集聚效应充分显现,建设成为京津冀乃至全国的创新创业新高地,打造“天津智谷”。

努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牵引,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促活力,奋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基本建成营商环境最优区、市场机制最活区、改革探索领跑区,基本建成高标准市场体系,市场活力、社会活力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改革创新生态更加优化,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方面走在全市前列。

努力打造人民幸福文明美好新家园。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品质显著改善,引领全区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努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示范区。构建新时代文化高地,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创新文化,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充满活力,人民生活幸福美好,实现发展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十四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

1.优化承接载体建设,充分彰显京津冀协同发展新优势。全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进交通、人才、金融、生态、文旅等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

2.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打造创新发展主要策源地。推进创新发展聚集区建设,营造最优创新生态,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3.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筑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商贸中心城市重要节点。

4.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建设高品质高品位美丽津南。构建适应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持续探索和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全面改善城市功能品质,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

5.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努力打造全市改革开放大平台。做强做大做优国有资本,培育壮大民营经济,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6.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小站稻振兴计划,实施乡村建设提升行动,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7.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书写平安津南建设新篇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化平安津南建设。

8.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津南建设。

三、推动“十四五”开好局、高起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津南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开局决定全局,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反弹风险不容忽视,津南仍处于转型发展较劲爬坡的关键阶段。我们既要正视困难迎接挑战,更要保持定力增强信心。应当看到,随着“津城”“滨城”双城格局的加快形成,津南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绿色生态示范区、会展经济功能区、创新发展聚集区“三区”叠加的历史机遇前所未有、独一无二,高质量发展势头日益强劲;更应当看到,随着政治生态的持续净化,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氛围愈发浓厚。只要我们锚定目标,奋勇争先、苦干实干,定能实现“十四五”开好局、高起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津南奠定坚实基础。

202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目标进度。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坚持项目为王、引育转并重,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1.全力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认真落实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等政策文件,强化绩效考核,推行增量激励机制,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营造全区抓经济、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加大招商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区域商会、专业招商机构、各类平台的作用,举办系列高水平招商推介活动。强化招商队伍建设,坚持党政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充实一线招商队伍,持续发挥现有企业以商招商作用,引进一批业务素质强、专业水平高的市场化招商人员。强化以链招商,瞄准会展经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经济等主导产业,一链一长一专班,重点引进头部企业和龙头项目,“招新喜旧”,现有企业增资扩产视同招商引资,加快形成产业链群,全年实际利用外省市投资到位额增长5%,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充分发挥有限财政资金撬动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区域开发,支持民计民生、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实施194个社会投资类项目和78个政府投资类项目。

2.奋力打造先进制造业战略高地。依托海尔互联工厂、福臻工业装备、华海清科、中电科四十六所等优质企业,带动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落户,支持成立集成电路装备与工艺创新中心,加快推进臻道机械汽车零部件、金凤科技智能芯片、锦联医疗设备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以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群。积极促进产业升级加力,开工建设哈工福臻智能产业园,加快推动华海清科年产100台化学机械抛光机项目投达产。不断推动传统制造业环保转型、智能改造,支持荣程集团启动油氢合建站项目,推进荣钢5G绿色智能工厂、金港华高端精密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华乾元贸智能制造生产研发基地竣工投产。强化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优势学科对接,进一步凝练主导产业和细分领域,着力引进横向合作企业和校友企业资源,培育一批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3.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持续推进具有标志性的国际性展会落地。着力引育会展龙头企业和新兴会展产业项目,集中引进会展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头部企业和关键配套产业,大力发展餐饮、酒店、旅游、物流、金融等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海河中下游高端服务业发展带,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商贸中心城市重要支点。启动天津国家会展经济片区建设,编制实施辛庄片区产业布局规划,充分利用会展中心周边区域和空置楼宇,规划建设会展特色小镇、会展产业街区、主题楼宇等产业载体。加快实施安博津南国际仓储物流园、乐歌现代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佳沃葛沽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竣工投产,蓝光水果侠·稻梦空间主题乐园开园运营,葛沽镇城市综合开发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4.5亿元。积极发展四季夜间经济,提升改造津南新城“星光大道商业街”,串联整合新华城市广场、小站练兵园等13个商业旅游设施,形成“一街、二线、四体两市”的消费娱乐布局,打造一批商业氛围浓厚、展现津南形象的重要节点。

4.对标先进完善一流营商环境。继续深化“放管服”“一制三化”改革,深入实施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承诺办理、“容缺受理”机制,加快推进“五减四办”,积极推动“证照分离”“照后减证”,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一般社会投资项目从项目备案到取得施工许可不超过60天。坚持把服务现有企业作为最有效的招商引资,深入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落实区级领导带头包联,充分发挥企业家服务部门作用,建立企业家接待日制度。健全接链、促需、护企常态化机制,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成想办法,有效解决企业用工、融资等实际困难,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有钱可赚、未来可期”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二)坚持拥抱会展、共赢津南,加快打造城市会客厅新样板

1.全力保障国展如期建成运行。加快推进国家会展中心建设,全年投入资金40亿元,一期展馆区投入使用,二期展馆区主体竣工,国家会议中心启动建设,打造展会互促、展产联动、展城合一的中国北方国际会展城。提升展会服务保障能力,健全分级响应制度,完善“一站式”审批机制,开发运用智慧会展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国家会展中心中央厨房,国展大道、机场大道等22个一期基础配套设施项目投入使用,盛展路、海河南道西延等7个二期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加快实施,建成会展中心轮候区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2200余个。持续营造服务会展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拥抱会展共赢津南”主题实践,全力保障首展—中国建筑科学大会暨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成功举办,着力做好中国国际汽车博览会、中国(天津)机床展等一批展会的服务保障工作。

2.持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开展酒店行业服务水平提升专项行动,引进一批优质品牌酒店和连锁餐饮企业,完成长青集团科技研发中心、南港七号创意园工业研发楼宇改酒店项目,建成万豪、喜来登等高品质酒店。做好国家会展中心与地铁1号线、6号线公交接驳工作,建成海河教育园区天南小镇公交首末站,开通调整一批公交线路。开工建设建明道、鑫盛路等7条道路,建成幸福横河路、天嘉湖大道延长线等13条道路,提升改造南环路、小站中心道等6条道路,逐步完善辛庄2.6平方公里平衡地块基础配套设施。打造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成立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派出所,加快建设国家会展中心外围技防设施,建立AR实景指挥调度系统,建成全景结构化摄像机等设备700余处。新建改建信号灯等交通设施,清理整改不规范的路牌标识,加强超限超载路面治理。全面扩大5G网络覆盖面,新建5G基站200余个。

3.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坚持规划引领城市建设,高标准编制津南区国土空间规划。加快建设智慧津南,启动津南数据湖新基建,搭建津南区城市大脑,实施“互联网+政务”等项目。打造以葛沽镇、小站镇为代表的镇街网格中心建设试点,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全面提质升级。全力创建国家文明城区,健全国家卫生区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实施“六个专项治理行动”。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开工建设葛沽、八里台垃圾转运站,积极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逐步推动垃圾分类全流程监管。进一步规范道路停车管理,新建居民小区公共充电桩200余台,咸水沽镇综合菜市场开业运营。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加大重点路段和区域巡查力度,提高出租车和网约车监管水平。

(三)坚持改革开放、创新竞进,加快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1.全力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抢抓北京非首都功能资源疏解“窗口期”,扎实推进载体、产业、创新、金融、绿色、共享“六个协同”建设。持续完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支持政策,建立清单化项目化推进机制,着力引入央企二三级总部及增量部分、互联网教育文化旅游新经济平台项目、会展经济产业项目及各类科技型企业,全年引进京冀方向项目120余个,协议投资额超过160亿元。

2.全面提升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深化海河教育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现与津南开发区、智谷办一体化运营,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天津智谷”核心区。认真落实天津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智能型科技产业,全年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92家,“雏鹰”企业、“瞪羚”企业达到263家。研究出台支持创新发展聚集区建设的一揽子政策,发挥动力与电气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作用,用好海河宽带智汇产业基金和12支子基金,培育一批高质量科技企业,助推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核心区建设。持续促进创新人才聚集,制定以企业需求为主导的定制化政策,实施“海河英才”计划升级版,多措引聚海河教育园区人才,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工作,支持华海清科科创板上市。

3.加速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认真落实天津市大学科技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利用现有楼宇载体,加快建设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科技园,全力推动中德数字经济创新暨赋能中心项目落地,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首站”和区域创新“核心孵化园”。依托海河教育园区北区管理中心、公共实训中心等平台载体,引育互联网教育、在线文化、数字经济等产业,构建新经济产业集群。加快盘活现有空置楼宇,探索低效园区和厂房“腾笼换鸟”有效途径,形成主导产业主题园区。用好就业云超市—津南区人才云招聘管理系统,建设高水平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提升改造海棠众创大街,新增空间载体2.4万平方米,打造创新发展聚集区“样板间”。科学规划海河教育园区核心重点区域,启动天南小镇起步区建设。

4.更大力度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健全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成立津南产业投资公司,做大做强国有资本。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打造“智慧国资”监管平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决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持续推进减税降费工作,优化应用场景供给,支持新产品、新技术推广示范运用,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升级、壮大规模。稳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明确区镇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加快建设信用体系,继续做好“双公示”工作,升级改造津南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深入实施质量强区建设,提升创新创业活跃度和市场开放度。

(四)坚持绿色引领、统筹并进,加快谱写城乡协调发展新篇章

1.深入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认真落实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区规划要求,全力抓好造林绿化工作,建成绿屏·八里台湾、绿屏·小站湾。完成卫南洼片区沿线道路绿化提升改造工程,积极推进卫南洼、古海岸廊道林间路建设。完善绿色生态屏障休憩点位的服务功能,实施国家会展中心周边绿化项目,启动海河南道沿线区域绿化工程,有机衔接绿色生态屏障和国家会展中心,打造国家会议中心的“生态会客厅”。不断强化绿色生态屏障建成区管理水平,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加快开发森林碳汇交易试点项目,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2.扎实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深化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污染治理,全区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巩固“清河行动”“黑臭水体”等专项行动治理成效,启动津南区再生水利用及水生态综合修复工程,实施双桥河、马厂减河河道生态修复项目。不断加强水系连通,新建天嘉湖泵站,重建石柱子河、幸福河泵站,完成幸福河至洪泥河水系连通工程。深化工业、城镇、农业农村三源共治,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积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严格农用地分类和建设用地准入,强化危险废物管理。继续做好地面沉降控制工作,加快推进企事业单位水资源转换工程和机井关停封存回填。

3.高标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3000亩。全力振兴小站稻产业,策划举办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津南区第三届稻米节,完成小站稻示范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小站稻种植面积达到3.7万亩。大力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1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加快建设迎新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展示名片。高水平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扎实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后续工作,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聚焦发展特色乡村民宿,串联融合“稻香源”千亩稻田展示区、小站稻作展览馆等旅游资源,打造小站稻源产地旅游路线。不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推广星级评选积分制,建成西泥沽、月桥、小黄庄、南付营4个示范村。精心做好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持续深化书记和主任“一肩挑”成果。

4.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造。积极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加快建设辛庄镇白塘口、北闸口镇春成园项目,小站镇棚户区改造项目竣工验收。提升改造海天馨苑、诚信里等一批旧楼区,继续做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房补贴。优化城镇基础配套设施,开工建设辛沽道雨污合建泵站等项目,实施津南大道北侧居住地块等4项电力切改工程,改造雨污管网混接错接点位16处,完成海河工业园区、小站镇工业园区综合提升工作。加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日常监管力度,坚决防止“反弹回潮”。咬定“四保”清零任务,拆除重点地块地上物260余处。

(五)坚持人民至上、为民造福,加快创造美好幸福新生活

1.扎实做好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坚持就业优先,全年新增就业1.9万人,帮扶创业2500人,组织招聘会50场,确保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大力帮扶退役士兵充分就业,举办2场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建成区、镇(街)两级退役军人之家。巩固结对帮扶困难村、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成果,足额拨付受援地区帮扶资金,确保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促进养老服务水平迈向新台阶,推广天同集团“嵌入式”养老模式,加快日间照料中心社会化运营改革,改善老年助餐服务质量,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5万余人。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完成小站镇安养院扩建工程,新建3个日间照料中心。加快构建婴幼儿托幼服务体系,推动华夏未来、益华里、睿之源示范园建设。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建成津南区救助管理站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未整合村老年人生活补贴提高至每月41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9万,为低保户、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发放救助补贴9500余万元。

2.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建设葛沽镇绿水园等3所公办配套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新增普惠学位2140个,确保三年毛入园率8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0%以上。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进市直属优质教育资源落地,开工建设南开学校雅润路校区等5所中小学,提升改造合祥园小学,高庄子小学二期、中海公园城中学具备使用条件,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620个。全力创建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切实办好特殊教育,做强做优职业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依法依规促进民办教育。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深化大中小幼思政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强化体育美育工作,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全区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3.稳步推进健康津南建设。始终绷紧疫情防控之弦,落实“四早”措施,坚持“人”“物”同防,慎终如始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疾控中心—医院—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一体化服务模式。全面提高检测能力,疾控中心实验楼开工建设,城市检测基地投入使用。完善医疗资源布局,推动天津大学津南医院建成三级综合医院,咸水沽镇卫生院新城院区、辛庄镇卫生院沁景苑院区开诊。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建成二级中医医院。建立健康信息平台,做好远程会诊、分级诊疗等医疗服务,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健康天津行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加强进口冷链食品信息追溯,积极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4.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区文化中心对外开放,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建成葛沽展览馆、图书馆、文化馆综合体,打造高水平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举办津南区第十七届文化艺术节、全民阅读等系列活动,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200余场。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精心培育葛沽民俗文化、小站兵米文化,高水平打造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红色旅游景点、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整合利用海河教育园区体育场馆资源,推动村居健身广场建设。广泛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体育活动,塑造绿色生态屏障健步行等全民健身品牌。

5.持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巩固“无黑城区”创建成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积极开展“创‘三无’街镇、让群众满意”等系列活动,统筹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稳妥推进撤村强居工作,新建2个社区居委会,建成7个智能安防社区,打造10个规范化物业管理服务小区。成立海棠街道办事处,更好服务海河教育园区院校广大师生和居民群众。开展占用消防安全通道专项整治行动,开工建设战勤保障消防站,建成消防救援支队训练基地。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打造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平台,积极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四、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坚定不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决策和市委市政府、区委部署要求落地见效。持之以恒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持续肃清李国文恶劣影响,营造海晏河清政治生态。

(二)坚定不移把能力建设抓紧抓实

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妥有序化解政府债务,强化财政收支管理,继续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认真落实基层联系点包联、“向群众汇报”、“向企业家汇报”等制度,持续开展“明责尽责、担当作为、岗位职责大练兵”活动,增强全区干部担责尽责、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聚焦提高干部“七种能力”,强化抢抓机遇意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当主角、做先锋。

(三)坚定不移把法治建设推向纵深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推进法治津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严格执行天津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扎实推进政务公开,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加强行政案件应诉能力建设,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全面实施“八五”普法,加强公共法律服务。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切实做好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广泛开展双拥共建,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四)坚定不移把作风建设贯穿始终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控“三公”经费,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过“好日子”。树立更高标准,对标一流水平,坚决破除一切阻碍改革创新、制约津南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实现“说了”和“做了”、“下文件了”和“落实了”、“开会研究了”和“问题解决了”之间零距离。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实干导向、结果导向,发扬斗争精神,提振士气、苦练事功,坚决整治“忙忙碌碌”的形式主义、“勤勤恳恳”的官僚主义和只讲程序不讲结果的精致程序主义,切实为企业、为群众、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

各位代表,创新成就事业,实干赢得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进促稳,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津南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相关文档:
超全图解!2020年津南区政府工作报告来啦!

分享到:
新媒体矩阵
政务邮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