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升体育平台

三升体育平台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简体| 繁体

名    称 :
三升体育平台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索   引  号 :
111201120001847279/2022-00005
发 布 机 构 :
三升体育平台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 文 字 号 :
津南政办发〔2021〕28号
主    题 :
交通\综合交通
成 文 日 期 :
发 文 日 期 :
有   效  性 :
有效



津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津南区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街镇,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津南区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2021121



(此件主动公开)



津南区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发展基础与存在问题


1.1 发展基础

1.1.1 “十三五”津南区发展总体情况

津南区是天津市四个环城区之一。位于天津市东南部,海河下游南岸。总面积387.84平方公里,耕地22万亩,人口59万,辖8个镇和地处市区的长青办事处。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特产富饶,气候宜人。素有天津“金三角”之称。既是美丽富庶的鱼米之乡,又是正在崛起的外向型工业重地。津南区经济发展生机勃勃,各项事业长足进步,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十三五”期间津南区坚定不移推进“一屏”“一谷”“一展”“一带”“一稻”五个一重点工程落地落实。海河南岸绿廊初步呈现,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展现新形象;引进创新企业,承办智能大会,“天津智谷”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国展大道等多个配套道路全部开工建设,国家会展中心建设实现新突破;组建成立会展经济区管委会,海河中下游高端服务业发展带汇聚新动能;小站稻智能加工中心竣工投产,小站稻振兴计划激发新活力。

一屏”:高标准建设绿色屏障

为强化双城之间绿色生态屏障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滨海新区和中心城区中间地带实施规划管控建设绿色生态屏障,规划面积约736平方公里。作为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的“主战场”,津南区85.1%的行政辖区都处于绿色生态屏障带,总面积约330平方公里。为建设好绿色生态屏障,津南区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制定出台了《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规划策划方案》,并利用一年的时间,按照“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田则田、宜草则草”的原则,在打造绿色环境方面规划出“一城两芯三区,四廊五带多节点”的空间结构。全力推进1.87万亩植树造林工作,其中水面3250亩,计划总投资12.3亿元,植树90万株。目前,绿色生态屏障起步区内已填垫土方500万立方米,构筑湖面1000余亩,平整稻田1000余亩,建成林地4200余亩,栽植白蜡、国槐等乔灌木43万余株。

绿色生态屏障的建设不仅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也让津南人“林在城中,城中有林”的美好憧憬逐渐变为现实。不久的将来,津南将形成“大绿、大水、大花园,成林、成片、成景观”的绿色环境,展露出绿色发展的新图景。

一展”:加快国家会展中心建设

天津国家会展中心是国家商务部在我国北方地区布局的最大会展设施,也是继广州、上海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会展中心,将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项目计划总投资175亿元,规划占地134万平方米,其中展馆区总计32座展厅,每座展厅的建筑面积均为1.25万平方米,室内外展厅总面积为55.8万平方米,是国家商务部投资运营的三个国家级会展中心中最大的。项目建成后,将使环渤海区域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遥相呼应,成为会展业的新引擎之一。

会展中心项目为津南作出诸多贡献──带动津南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津南百姓提供大量的就业创业机会;进一步优化地区发展环境,特别是交通出行环境。国家会展中心的开工,必将带动海河南岸沿线重点地块的开发建设,进而形成一个以国家会展中心为重要节点的海河中下游高端服务业发展带。

一带”:打造海河服务业发展带

得益于国家会展中心项目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津南区精心打造海河中下游高端服务业发展带,一方面推动海河沿线储备地块招商建设,持续提升永旺梦乐城等现有商业载体,着力引进会展衍生产业,全力打造以国家会展中心为核心的会展商务区;一方面积极盘活现有楼宇载体,紧密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力打造葛沽、小站等特色小镇。

葛沽镇是历史上华北八大古镇之一,20186月,津南区与中建方程联合体签约葛沽镇城市综合开发PPP项目。作为全市首个城镇综合开发类PPP项目,该项目以绿色为主色调,总投资188.2亿元,强化会展服务、智能智造、文化旅游、生态休闲等“四大核心”产业功能定位,涉及葛沽镇全镇域开发,投资建设内容包括民俗文化区、海河沿线生态防护绿带等7个子项目。?

小站镇是稻耕文化特色小镇。结合镇域历史文化特色,建设蓝光“稻米侠”主题乐园。该项目将依托小站镇厚重的练兵文化和稻耕文化,打造以上述文化为核心的主题乐园、主题商业街、学校、生态住宅。

一谷”:加速建设“天津智谷”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津南区不仅做足三产和一产文章,还持续在创新驱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加速建设“天津智谷”。

津南区加快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动津南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并以津南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借助海河教育园区的科教和人才资源,整合保留的园区和工业载体。另外,突出项目支撑,用足用好本区海河智汇战略新兴产业基金,引进和孵化一批高科技软产业项目;同时积极打造双创大街,推动创建科创中心。

营商环境是重要的发展基础。津南区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50条”,加强对企业科技创新、技术升级、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值得一提的是,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津南区还研究制定出台了一批服务企业、招才引智的好措施和好方法,畅通企业家反映问题的渠道,集聚海河教育园区高层次人才,促进科研成果在津南加速转化。

撤整工业园区、盘活闲置土地、培植高端产业、优化营商环境……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折射出未来津南区经济转型的亮点──“天津智谷”。目前,津南区已制定《关于促进津南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建设“天津智谷”的实施意见》,组建“天津智谷”建设筹备组,集创新人才、科研成果、产业资本等高端要素为一体的“天津智谷”,指日可待。

一稻”:做优做强“小站稻”品牌

近年来,津南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怀小站稻发展为动力,大力实施小站稻振兴计划,做优做强小站稻,全力在小站稻“源”“魂”“种”上下功夫,重塑小站稻昔日辉煌。

整合多家国企组建成立天津金谷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召开小站稻推介活动;积极“牵手”天津市农科院作物所、水稻原种场等智力资源培育良种……一系列小站稻振兴行动计划紧锣密鼓地实施,全面提升小站稻品质标准和品牌形象。目前,全区种植小站稻面积3.1万亩,建设小站稻示范种植区7200亩,培育的金稻919等品种以其晶莹剔透的外观、特别优异的食味、较高的产量潜力,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津南区打造了以小站练兵史实为基础,以北洋历史、天津近代文化、小站稻文化为脉络的“近代中国看天津”项目──小站练兵园;建设了建筑外观犹如一颗晶莹剔透的稻米的大型室内水上游乐项目──海世界·米立方;开发了以绿色、生态理念为基础,包括水稻种植观赏、立体种植采摘、生态养殖垂钓等为一体的都市休闲旅游目的地──名洋湖都市庄园……去年,作为国内首个为单一地域性水稻品种设立的展览馆──小站稻作展览馆正式开馆,开启了小站稻耕文化旅游的新篇章。小站稻作展览馆、小站练兵园、海世界·米立方以及即将建设的“稻米侠”主题乐园等一系列文旅项目,将“兵米”文化展示给广大游客,更加深刻地诠释了小站历史文化底蕴。

今后,津南区将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把小站稻振兴融入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之中,同时积极打造以田园综合体为亮点、以徽派民居为特点、以全域旅游为目的地的小站稻耕文化特色小镇,打响小站稻文化品牌,增强绿色“动力”,筑牢绿色“屏障”,提升绿色“颜值”,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生态功能叠加,重新焕发小站稻的生机和活力。

津南区将紧紧抓住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国家会展中心建设和海河服务业发展带、海河教育园区科技人才资源、轨道交通提速、小站稻振兴计划等五大机遇,转变观念、勇于创新,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指示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让津南这块被誉为天津黄金宝地中“宝中之宝”的热土,在海河南岸绽放璀璨光芒。

1.1.2 “十三五”综合交通建设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区委、区政府在市住房建设委的指导和各委办局及相关单位的支持下,以科学发展综合交通事业为主题,以提升工程建设标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依法推进行政工作为主攻方向,深刻领会并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理念,高质量推进美丽津南建设。取得如下阶段性成果:

轨道交通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延长线建成通车,新增双林、李楼、梨双北路、洪泥河东、高庄子、上郭庄、国家会展中心、国瑞路、东沽路、咸水沽北、双桥河站,通车至东沽路站;轨道交通6号线东延至咸水沽站,开工建设渌水道、双港、景荷道、景荔道、天津大学、海河教育园、和慧南路、咸水沽西站。

公路交通建设。(1)干线公路:完成对津沽公路、津港公路、津歧公路、二八公路、葛万公路、汉港公路等干线公路部分路段维修;(2)区县级公路:完成白万公路、盛塘公路等区县级公路部分路段提升维修;(3)乡村公路:完成传盛路改建工程,东小路、裕盛路延长线改造工程,北马路延长线、正营路新建工程;完成绿色生态屏障内海河沿线游览路新建、改建道路;完成八里台镇小黄庄村路,北闸口镇前进村、月桥村等困难村道路硬化工程项目。

市政交通建设。(1)重点区域内外交通:国展大道等多个国家会展一期基础配套设施项目投入使用,盛展路等二期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加快实施,鑫怡路、微山南路、津晋高速北辅道等干线道路打通节点,提高区域间连通能力;(2)基础设施配套:完成津南医院新址、吾悦广场、大唐盛世、龙湖紫宸、雍锦香颂等重点医疗、商业、学校、居住地块的市政配套;(3)交通综合整治:坚持“花小钱、办大事”,科学优化改造南环路等拥堵路口,新建改建信号灯、护栏等交通设施,清理整改不规范的路牌标识,交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公共交通建设。“十三五”期间,公共客运条件大幅改善,服务群众出行能力显著增强。有效推进落实城乡“公交一体化”,优化调整区内公交线网布局,发车时间、站点设置更加合理;配合相关部门实现轨道交通1号线有效接驳,进一步提升了服务群众乘车出行的能力,为推进公共交通的长期科学发展打开了局面。

步行与非机动车交通建设。新建、改建提升海河故道人行桥等道路桥梁,拓宽月牙河桥供行人通行,新建道路严格执行二次过街、无障碍等建设标准,保障步行与非机动车交通通行。

停车场建设。进一步规范道路停车管理,新建居民小区公共充电桩,建成会展中心轮候区停车场,新增道路两侧停车泊位。

1.2 存在问题

十三五”期间津南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基本完成规划目标,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以下几项主要问题:

1)京津冀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不足。

现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的阶段进入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进入到重要阶段。“十四五”时期,需加快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着力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协同、体制机制协同、环保协同和基础设施建设协同,不断提高京津冀一体化水平。

环城四区中东丽区有现状京津城际和军粮城北站,有正在规划设计的京滨城际和滨海机场站,西青区有现状京沪铁路和天津南站,北辰区有正在规划建设的京滨城际和北部新区站。津南区作为环城四区之一,暂无明确的高速铁路建设计划,不利于区域发展以及会展功能的保障。“十四五”时期需开展津雄城际津南站、轨道交通津滨线以及轨道交通6号线东延至津南医院的规划研究,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1.2-1 天津市高铁站点图


2)路网通行能力不足。

随着津南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以及人口聚集,部分现状对外通道、镇域间通道、重点区内外通道已不能满足高质量通行的需求。“十四五”期间需针对交通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不足制定相应建设计划。

高快网络不足,难以实现大运量交通需求。2019年底通过的《京津冀核心区铁路枢纽总图规划》中,中长期规划项目包括规划的津雄城际铁路从津南南部地区穿过,如图1.2-2所示,高铁站周边高速出入口少,缺少与高快网的连通,无法实现高铁站带来的大运量交通的快速运转。

1.2-2 高铁站周边现状高速出入口


部分路网通行能力不足。随着津南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人口进一步聚集,部分公路网通行能力已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需对现状道路进行改造,从而优化津南区对外交通网络。

缺少境内货运通道,货运通达性不足。

重点区域内外交通系统不完善。津南区“十四五”规划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会展经济功能区、创新发展聚集区城市名片。目前重点区域内外交通系统不完善,为对标津南城市名片,急需完善交通网络。

现状咸水沽核心区局部道路高峰小时交通负荷度大,道路密度小,存在拥堵情况。

3)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

十三五”期间,津南区加快推动城镇化建设速度,坚定不移地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龙头,不断完善镇域规划,先后批准了津南区辛庄、双港、小站、葛沽、八里台等7个镇为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让广大群众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中,真正享受到安居、乐业、有保障的新生活。城镇化建设成果喜人,但存在部分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的历史欠账问题,降低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面临形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是天津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完善现代化大都市治理体系、努力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津南区作为天津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连接“津城”“滨城”双城的生态节点、创新节点、发展节点,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津南的新定位新要求,牢牢抓住打造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会展经济功能区、创新发展聚集区的战略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走出具有津南特色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将三大战略机遇转化为引领津南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对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高质量发展综合交通运输提供了难得的时代契机。


 “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


3.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关于交通运输重要论述和视察天津港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加注重交通运输发展质量效益,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交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构建安全可靠、便捷舒适、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经济适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我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交通支撑。

3.2 总体思路

本次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按照“保畅通、强区域、建体系”三管齐下的总体思路,规划构建高快一体、内外连通,配套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坚持高标准建设和高质量管理相统一,提升综合交通服务水平。

保畅通:完善市政配套,打通各镇区内部卡口及瓶颈路段,提高公共服务设施覆盖面和服务效率。

强区域:保证重点区域内外交通成系统,做大做强两大功能、集聚区,配合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打造美丽津南。

建体系:力争津雄站、机场线,对接京津冀,构建高快一体,连通东西,畅行海河南北的交通网络。


 发展目标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聚焦聚力绿色、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发挥“津城”“滨城”之间黄金廊道区位优势和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智谷”等重大项目辐射带动作用。

津南区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准确定位津南优势和发展方向,力争到2025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路网通行能力大幅提高,交通管理能力显著增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绿色、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的交通运输服务。

轨道交通方面,规划开通1号线、6号线13座地铁站,通车里程增加15.1km;公路交通方面,规划新建、改建公路71km,市政交通方面,规划新建市政道路68km,核心区路网密度由4.24km/km?增加到4.6km/km?,高峰小时负荷度由>1降低到<0.85,增加6座公交首末站、若干港湾公交站台,实现重点区域10分钟区域内通行、20分钟中心城区联通、30分钟区内慢行、45分钟枢纽集散、1小时京津冀通达的交通网络。

10分钟区域内通行、20分钟中心城区联通。

进一步完善路网并通过构建智能交通系统,引导集散,提高运行效率,如图4-1所示。

4-1 对外骨干路网规划布局图

及时发布道路运行情况和停车场名称、位置、车位状态信息、交通引导路线等实现区域对外快速通达,如图4-2所示。

4-2 交通引导设施规划布局图


30分钟区内慢行。

打造“两横两纵”步行骨干路,30分钟步行可达区域为10km?,可有效构建安全、连续、友好的步行网络系统,营造舒适、高品质的步行环境,如图4-3所示。

4-3 “两横两纵”步行骨干路


45分钟枢纽集散。

A.轨道交通。

利用轨道交通45分钟可快速通达主要枢纽,如表4-1、图4-4所示。

4-1 利用轨道交通与主要枢纽通行时间

枢纽

轨道线

长度(km

时间(min

机场

机场线

23

35

西站

M1线

28

50

南站

Z1线

35

35

文化中心

Z1线

18

20

滨海西站

Z2-机场线/B1Z1线

40

40

4-4 与主要枢纽轨道交通组织图


B.道路交通。

利用区域干道45分钟可快速通达主要枢纽,如表4-2、图4-5所示。


4-2 利用区域干道与主要枢纽通行时间

枢纽

长度(km

时间(min

机场

25

25

西站

35

45

南站

40

40

津雄城际站

9

15

文化中心

9

15

滨海西站

35

30

4-5 与主要枢纽道路交通组织图


1小时通达京津冀。

通过城市轨道+城际轨道与北京、雄安和大兴国际机场等1小时快速通达,如表4-3、图4-6所示。通过城际轨道当日到会展客流约12000人。

通过宁静高速公路快速连接周边高速公路,实现与北京、雄安、唐山等地区2小时通达,日客流17500人,如图4-7所示。


4-3 通过城际轨道与周边城市通行时间

站名

现状(h

规划(h

北京

1.5

1

大兴国际机场

2

1

雄安

1.5

1


4-6 与周边城市联系轨道交通图

4-7 与周边城市联系道路组织图


第五章 重点任务


5.1 公路交通建设

5.1.1 主动接入京津冀交通体系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天津市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双极,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建设,能够主动接入京津冀交通体系,融入1小时通勤圈。

十四五”期间启动规划研究津南区至京津冀地区,包括大兴机场和雄安新区等重要节点的轨道交通网络,完善津南区内的轨道交通,从而推动“四网融合”,如图5.1-1所示。

5.1-1 与周边城市联系轨道交通图


1)“十四五”期间争取津雄城际津南站规划方案落地,津南站建议紧邻高研园(智谷起步区),向北联系海河教育园区与国家会展中心,与人流需求契合,站城一体化开发节约用地,便于组织中低运量公交。

2)研究通过在现状津晋高速和津港高速分别增加一处出入口、增加津港-宁静枢纽互通、增加长深高速两处出入口,提升高铁站对津南区南部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解决大运量交通的快速疏散问题,如图5.1-2所示。

5.1-2 高铁站周边规划高速出入口和枢纽立交


3)研究通过津港公路快速化,串联两侧工业园、农业园,推动津南南部地区发展;推动谊达道(友谊南路延长线)建设,打通进市快速通道,构建外环线,海鑫路、谊达道“两横”,天津大道,津港公路“两纵”,形成“井”字形快速网络,解决高速铁路和国家会展中心、海河教育园区之间的快速连通问题,如图5.1-3所示。

5.1-3 “井”字形快速网络


4)津南区内有现状轨道交通1号线和在建轨道交通6号线。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需通过“之”字形轨道交通,经天津站、营口道站迂回运转至国家会展中心和海河教育园区。在“十四五”期间启动机场线、双湖联络线、津滨线规划研究。双湖联络线沿线串联空港经济区、国家会展经济区、津南城区和津南八里台地区等重点发展地区,全长27公里;津滨线沿线串联国家会展经济区、辛庄镇、咸水沽镇、双桥河镇、葛沽镇等地区。此外,为加快会展经济区建设,①争取M8线(6号线东延)沿津南大道东延至津南医院规划方案落地;②开展M8线继续东延至双桥河规划研究,与1号线形成环线,满足沿线居民出行、缓解交通压力的同时,打通另一国展通道,满足会展经济区内交通需求,如图5.1-4所示。

5.1-4 轨道交通规划布局图


5.1.2 提升次一级公路路网承载力

津南区现状对外公路网主要有梨双公路、津沽公路、津歧公路、汉港公路、葛万公路等,如图5.1-5所示。

5.1-5 津南区现状对外交通网络


1)白万公路是津南区重要的南北向区县级公路,连接辛庄镇、八里台镇和西青区。沿线由北向南连通国家会展中心、海河教育园区、“天津智谷”等重要功能板块。为完善路网功能、改善沿线居民出行环境、服务沿线经济发展,推动对白万公路进行拓宽,如图5.1-6所示。

2)津歧公路是连接津南区、滨海新区与河北省的主要交通干线,近年来,随着津南区经济发展,津歧公路交通量迅速增长,大型车辆增加,造成津歧公路交通压力大,拥堵问题严重。目前津歧公路(大港-河北界)拓宽工程已逐步实施,路面由双向四车道拓宽至双向六车道。为更好地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提高津歧公路通行质量、提升道路服务水平,推动对津歧公路(小站桥-津南大港界)进行拓宽改造,如图5.1-6所示。

5.1-6 白万公路、津歧公路位置图


3)津歧公路咸水沽段早晚高峰时段极为拥挤。现状津歧公路侧分带管线密布,东侧地块密集,已不具备拓宽改造条件。推动对月牙河西路(天津大道-吾悦广场)进行拓宽改造,作为津歧公路辅线缓解主线交通拥堵问题,如图5.1-7所示。

4)梨双公路为区县级公路,现状路面宽16米,随沿线经济迅速发展,常住人口大幅增长,急需对梨双公路进行拓宽改造,如图5.1-7所示。

5)汉港公路是连接津南区与东丽区、大港区的主要交通干线,担负着较重的交通运输任务。随着津南区经济发展,汉港公路交通量迅速增长,现有汉港公路已不满足区域内交通需求。推动对汉港公路(东丽津南界—津沽公路)进行拓宽改造,如图5.1-7所示。

5.1-7 津歧公路辅线、梨双公路、汉港公路位置图


6)机场大道连接线远期规划可实现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连接天津大道、津沽公路、津港公路、津淄公路等干线道路,沿线周边有国家会展中心、海河教育园区、鑫港工业园、西青工业园等园区。对接国家会展中心二期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实施机场大道连接线,如图5.1-8所示。

5.1-8 机场大道连接线位置图


5.1.3 客货分流,打通货运通道

城市中的工业区、仓库区和交通运输场站、码头等货运枢纽,是城市货运的主要发源点和吸引点,是城市货运网络规划的基本依据。目前津南区域内的货运节点有国家会展中心、开发区西区、双港工业园、辛庄工业园、八里台工业区、海河工业区、开发区东区、双桥河园区、小站工业区、葛沽民营示范基地、葛巨庄/大韩庄工业区等。

货运交通主要通过公路网实现,津南区内国省干线包括4条高速公路、1条普通国道和8条普通省道,其中高速公路为津晋高速、长深高速、宁静高速、津港高速,国道为汉港公路(G205),省道为津沽公路、葛万公路、二八公路、天津大道、津港公路、津歧公路、津南环线、外环线;区级公路有7条:梨双公路、白万公路、东金路、津沽支线、双东路、盛塘路等,如图5.1-9所示;乡村公路有洪泥河东路、水库路、双中路、仁字营村路、东小路、裕盛路、正营村路、月桥前进村路、双顺路、小站镇北马路、东九路、盛塘南路延长线、东上路、小站中心道等,如图5.1-10所示。

5.1-9 区内货运节点、国省干线及区级公路线路图

5.1-10 区内乡道线路图


现阶段东西向货运交通主要通过宁静高速、雅正路、南慧路、津南环线、津沽公路实现;南北向货运交通通过白万公路、雅正路、同砚路以及汉港公路实现。

由于外环线、天津大道、津沽公路(双辛、咸水沽段)、二八公路、津歧公路全天限货,而白万公路辛庄段穿越辛庄镇示范小城镇白塘口项目,津南环线穿越咸水沽核心区,南慧路、雅正路、同砚路为海河教育园区边界路,部分路段与轨道交通6号线重合,难以承担货运功能。因此津南区域内缺少境内货运通道,货运通达性不足,如图5.1-11所示。

5.1-11 区内货运节点、国省干线及区级公路线路图(注:虚线限货)


启动机场大道连接线、博惠道(津南区界至汉港公路)、双桥河路两条镇区边界路以及双桥河路作为U形货运通道的规划研究,上承接高速网货运流量,下连通各工业片区,如图5.1-12所示。

5.1-12 货运通道线路图


国家会展中心会展业吸引的货运交通具有潮汐性,北部和东部港口地区是主要货源地。规划港城大道-西九道-领航路-旭阳路-津北路-外环线-国展大道-辛柴路-海河南道作为国展大件运输通道,如图5.1-13所示。

5.1-13 会展大件运输通道线路图


5.2 市政交通建设

5.2.1 保证重点区域内外交通系统

准确定位津南优势和发展方向,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会展经济功能区、创新发展聚集区,从而发挥规划引领,打造津南城市名片。

1)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

天津市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区(以下简称“屏障区”)规划范围东至滨海新区西外环高速公路西边线,南至独流减河南岸,西至宁静高速公路东边线,北至永定新河北岸,涉及滨海新区、东丽区、津南区、西青区和宁河区五个行政区,总面积736平方公里。

区域空间结构上,屏障区内将规划形成“一轴、两廊、两带、三区、多组团”的总体空间格局,如图5.2-1所示。

5.2-1 屏障区空间结构规划图


其中:

一轴”是海河生态发展轴,海河沿线两侧200米、葛沽镇区段100米范围内规划为蓝绿空间。

两廊”是指古海岸湿地绿廊、卫南洼湿地绿廊。

两带”是永定新河湿地涵养带、独流减河湿地涵养带。

三区”是指北部形成以湿地湖岛和创新聚落为特征的北湖区,中部形成以海河绿廊为核心的中游区,南部形成以林田农苑和村镇组团为特征的南苑区。

多组团”是指由东丽湖、空港经济区、高新区、津南城区和王稳庄村等多个城市组团构成的分散式、小体量、网络化的空间布局。

管控区内路网专项规划布局:以游览路为骨干、林间路为支撑、田间路为补充的三级生态景观道路。

为提高人民福祉,充分发挥生态示范区作用,规划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区一横两纵游览路。重点推进卫南洼游览路、绿色生态屏障环形游览路津南段等项目,贯通区内的林间路、田间路,增强区内绿色生态屏障区的可到达性和可亲近性,如图5.2-2所示。

5.2-2 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内“一横两纵”游览路

2)会展经济功能区

国家会展中心位于津南区,天津市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二级管控区内。其四至范围如图5.2-3所示。

5.2-3 会展经济区规划范围


会展经济区规划定位为构建以会展经济特色链、智能科技服务业、新经济为主导的现代服务经济体系,新经济与新型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互动体系,将天津国家会展经济区打造为新时代绿色高质量发展标杆区。

会展经济功能区内现状交通网络有天津大道、宁静高速、津沽公路和在建的国展大道、辛柴路、东文南路等,如图5.2-4所示。

5.2-4 会展经济功能区内现状交通网路图


对标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其经济区内建有虹桥国际机场,虹桥高铁站,2号、17号地铁和“一纵三横”快速路网络,形成了高快一体,机场、铁路、地铁通达的快速集散网络。

作为第三个国家级会展中心,津南区内会展经济功能区的便捷性和通达性均明显不足。拟规划构建六横六纵、东西通达、南北贯通的快速集散交通,如图5.2-5所示。

规划实施海河南道西延、国展大道(外环线-双桥河路)等东西向道路,规划实施国展路(天津大道辅道-海河南道)、东文南路(国展大道-天津大道)等南北向道路,规划研究、适时启动跨海河通道(梨双公路、机场大道、东文南路、双桥河路)。通过干路及支路网的实施,实现10分钟区域内通行、20分钟中心城区联通、30分钟区内慢行、45分钟枢纽集散、1小时京津冀通达的交通网络。

5.2-5 天津国家会展中心规划“六横六纵”交通网络图


3)创新发展聚集区

海河教育园区经过多年建设,道路实现率超90%,与各镇区连通通道已基本打通。通过微山南路可去往双港镇,通过鑫怡路、津沽公路可去往辛庄镇,通过津沽大街、津南大道、北辅道可去往咸水沽镇,通过白万公路可去往八里台镇。

作为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作为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核心区,新时代背景下海河教育园区的功能定位亟需规划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便捷对外交通系统;以慢行系统为特色的安全、低碳、良好慢行体验的内部体系,创建绿色交通发展示范区。

目前,海河教育园存在的交通问题及解决方案如图5.2-6所示。

5.2-6 海河教育园路网图


对外交通:

规划打通发港南路、国展路等对外通道,适时启动雅正路、雅深路、祥明路等对外通道。

规划梳理海河教育园区与咸水沽核心区间的跨河通道,包括新建及改建现状跨河。

随着南开学校智文路校区的建成以及滨泽花园小区的建设,建议推动月牙河西路(天津大道-吾悦广场)拓宽改造,作为津歧公路辅线,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内部交通:

南慧路、雅正路与同砚路允许货运通行对周边已建成的居住区和学校造成安全隐患。规划研究禁货管理,由新规划货运通道绕行,降低安全风险的同时,缓解周边交通拥堵。

启动雅深路、雅观路由双向两车道拓宽为双向四车道规划研究,以提高区域内南北向通行能力。

组团间连接:

海河教育园区是创新发展聚集区的核心,与各产业片区之间运转主要通过二八公路、津沽公路、天津大道、津歧公路、津港公路实现,过于依赖二八公路、津歧公路。

规划建设发港南路、新慧路桥等增加海河教育园区的外部连通通道,规划研究东小路南延、双桥河路南延,推动拓宽现状白万公路、科技大道,建设国展大道,增加各镇域间通道的同时连接各产业片区,如图5.2-7所示。

5.2-7 镇域间通道图


对外公交线路集中在津沽公路,内部公交线路少,发车间隔大,规划增加天南小镇新址公交首末站,相应增加公交线路,缩短发车时间,建设港湾式公交站等内容。

海河教育园区内慢行系统路权不明确,功能不清晰,慢行体验感较差,规划研究道路横断面改造,使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有效分隔。

现状交通设施建设不足,规划对园区内交通进行精细化、高标准建设,优化交通组织,强化违章停车管理,精细化标志标线、慢行过街设计等内容。

5.2.2 加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

依据《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体系》对咸水沽镇道路通行条件进行评价:咸水沽镇核心区共计约60.39平方千米,人口数17.7万,可按照D类城市进行计算。其规划路网如图5.2-8所示。

5.2-8 咸水沽核心区路网图(实线为现状路)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价:咸水沽镇道路通行条件综合评价值为73.28分,三级水平,需进一步完善路网和交通设施,提升道路通行水平,如表5.2-1所示。

5.2-1 道路通行条件综合评价表

D类城市

权重

综合评价

道路网密度

0.05

73.28

人均道路面积

0.05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

0.19

百辆汽车社会公共停车泊位数

0.14

大型公共建筑配建停车位

0.14

路内停车位

0.19

交通管理设施规范设置率

0.24

现状咸水沽核心区局部道路高峰小时道路路段负荷度>1,道路密度仅为4.24km/km?,存在拥堵情况,如图5.2-9所示。

5.2-9 咸水沽核心区现状道路密度及路段负荷度

分析拥堵原因,具体包括:(1)镇域间通道不足;(2)断头路以及断面较窄形成通行瓶颈;(3)公交路权不明确;(4)路口交通组织不规范;(5)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路权不明晰等。

坚持问题导向,规划从提高路网密度、完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增加停车位、规范交通管理设施几方面提升道路通行水平,以“标”“本”兼治;“疏”“导”的整治思路来进行道路交通综合整治,以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

标:完善骨架路网对外出行功能;打通新兴南路等瓶颈路段;增加过月牙河、海河故道等通道;提升月牙河西路、新丰道等路网通行能力,全面提高道路基础设施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情况。

本:打造“公交优先”的交通体系,完善轨道交通配套,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以及吸引力,优化出行结构,减少私家车出行。从根本上解决道路交通拥堵,提升综合交通服务水平。

疏:规范中心镇区停车泊位,密集区、地铁站周边完善停车场的建设,合理引导车辆停车,解决“停车难”问题。

导:通过建设完善路口渠化,完善交叉口电子警察、人行道护栏、违章停车、公交专用道标线等一系列交通管理设施,进一步规范车辆、行人的交通出行,提升通行能力的同时,防范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坚持结果导向:咸水沽核心区按规划实施后,道路密度将达到6.13km/km?,高峰小时道路路段负荷度<0.8,通行顺畅,如图5.2-10所示。

5.2-10 咸水沽核心区按规划实施后道路密度及路段负荷度


5.2.3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近年来,津南区加快推动城镇化建设速度,坚定不移地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龙头,不断完善镇域规划,先后批准了津南区辛庄、双港、小站、葛沽、八里台等7个镇为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地块开发项目全面开花,建设成果喜人,但存在部分地块的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的问题。

十四五”期间规划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确保市政配套基础设施与建设项目同步使用,确保储备土地进行必要的前期开发建设,包括与地块相关的道路及排水、供水、燃气、路灯、绿化、交通设施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由土地整理单位按照各专项规划及工程建设标准对市政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方案进行深化,编制工程预算,成本审核程序审定后纳入整理成本,并按建设程序组织建设。

规划资源分局在组织编制或审定地块出让或划拨方案时,确保地块达到完成市政配套基础设施代征用地的拆迁腾退、确定市政配套工程建设方案、落实工程建设资金等条件。

5.3 公共交通建设

结合居民出行期望及公共出行满意度。

打牢城市公交设施基础。双向四车道及以上道路研究推进公交站台和港湾式公交站的建设,提高公交运营质量和道路通行效率。

探索土地综合开发模式。结合新建的公交首末站等场站设施,探索实施公共交通场站及毗邻地区的土地综合开发,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场站建设。

在双向六车道及公交线路较多的道路探索限时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优化公共交通资源。

启动网约车备案制管理试点工作,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结合城市化发展方向,提高准入条件,加强规范管理,适度增加网约车、电动自行车投放量,有效解决城市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5.4 步行与非机动车交通建设

完善慢行交通设施。加大非机动车道和步行道的建设力度,保障非机动车和行人合理通行空间。在商业集中区、学校、医院、交通枢纽等规划建设步行连廊、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形成相对独立的步行系统。

保障慢行交通路权和安全。按标准建设完善行人驻足区、安全岛等二次过街设施,充分保障行人过街安全。加快实施机非交通流分离,减少混合交通,降低行人、自行车和机动车之间的相互干扰。

规范无障碍设施建设。按规范建设、完善、改造盲道、缘石坡道等无障碍设施,确保有需求的人能够连续、安全、方便地使用各种设施。

5.5 停车场建设

结合需求分析,增加停车供给,重点考虑混合功能建设或立体建设,降低土地成本,通过优化投融资的手段实现停车场建设的资金可持续性。

解决学校周边停车紧张难题。结合学校周边停车需求,施划停车位,推动研究停车场的设置。

提高城市市区商业活力。结合商业集中片区的停车需求,研究建设立体停车场(楼),集约节约用地,改善周边停车供给紧缺现状,吸引市民进行生活消费。

推进智慧停车系统建设。积极开展智慧停车系统研究,建立城市级智慧停车解决方案,提高停车设施使用率和周转率,实现城市停车的健康、高效运营。

5.6 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

构建城市智能化管理体系。充分利用“智慧津南”建设的工作成果,共享政务云、政务外网等资源,打通与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智慧津南和区基层治理平台的连接,为全区城市管理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和服务高效化提供有力支撑。发挥区网格化管理中心与8890服务热线合署办公职能,打造综合性智能化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着力打造社会治理智慧工程。

推进交通运输智能化管理体系。建设道路交通自适应诱导系统,实现控制区域内交通流的实时监视、检测、控制和协调功能,有效地改善控制区域内的交通状况。建设智慧交通监管平台,采购安装抓拍人脸识别等信息化设备,探索建立规范化、流程化、预测式管理的公安监管警务新模式,形成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协同共享的智慧监管新体系。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现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行为标准化、执法管理系统化、执法流程信息化。


第六章 实施计划


6.1 分期实施原则

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的分期实施,就是要按照津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四五”规划目标纲要,以促进区域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交通运输需求为依据,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合理确定不同时期各条路线的拟建范围,科学安排规划期内各待建项目的序列,保证综合交通运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6.2 分期实施序列的安排原则

6.2.1 依照综合交通运输的总体布局,根据规划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结合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资金的筹措情况,综合考虑外部环境的约束条件和可能发生的政策变动等因素,安排建设项目。

6.2.2 公路及城市建设要先通道,后网络;先干线,后支线;注重公路联网建设,重视关键区域配套建设,以提高路网整体服务水平为目标。

6.2.3 按照“保畅通、强区域、建体系”三管齐下的总体思路来安排各项建设项目。

6.3 实施序列的确定

综合考虑行政区划、自然地形条件、施工难易程度、交通流量的大小以及资金筹措的可能性等,分别将布局确定的各条道路按照规划阶段划分,便于建设实施。

由于建设资金的限制,区域内的建设项目不可能同时开工,为了充分发挥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性,需要科学的决策,合理安排规划方案建设。综合分析区域内社会、经济、政治、交通需求以及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确定各项目建设的迫切度,然后依据其迫切度的大小来安排项目的建设序列。最终的目的是合理进行资源分配,尽快改善路网服务水平,使规划方案和实施步骤更为合理。

为确保建设项目的可实施性,拟建项目分为两类,一类为两年内实施项目,项目规划建设须满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另一类为五年内实施项目,项目建设须满足津南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具体如下:

12021年-2022年。

提升次一级公路路网承载力方面。规划建设白万公路(津沽公路-雅正路)改建工程等项目。

保证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内外交通方面。规划建设卫南洼游览路(津港高速-津晋高速)等项目。

保证重点区域内外交通方面。规划建设海河南道西延(辛柴路-机场大道)、国展大道(华盛寺-葛沽外环)、新慧路桥(雅泽路-东沽路)等项目。

市政交通建设方面。规划建设聚祥道(雅润路-二八公路)、旺海路(津南大道-聚鑫道)等市政基础设施配套项目。

公共交通建设方面。规划建设鑫洪路公交首末站、国家会展中心公交首末站等项目。

22023年-2025年。

主动接入京津冀交通体系方面。开展津雄城际津南站、轨道交通津滨线、新增高速出入口等项目规划研究,规划建设谊达道(西青津南界-八里台东路)等项目。

提升次一级公路路网承载力方面。规划建设津歧公路辅线(天津大道-吾悦广场)、汉港公路(东丽津南界-津沽公路)拓宽工程等项目。

打通货运通道方面。规划建设机场大道连接线(新家园路-津沽公路)等项目。

保证重点区域内外交通方面。规划建设东小路(津南环线-葛万路)改建等项目。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方面。规划建设长深高速辅道(洪泥河东路-天嘉湖路)等项目。

加强交通综合整治方面。规划建设新丰道(津歧公路-新兴南路)拓宽改造等项目。


第七章 保障措施


7.1 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协调机制,做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其他相关专项的衔接和融合。强化政府规划指导、发展政策、市场监管、综合服务等职责,科学统筹建设时序,制定相应项目具体工作方案,落实目标任务,维护规划严肃性和权威性。

7.2 政策保障

完善政策制度,营造发展环境。加快交通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制定鼓励交通创新发展的产业政策和保障安全、规范交通秩序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办法。深化交通建设项目的供给方式改革,打破垄断,引入社会资本,建立以综合交通运输行业领域或城市组团为单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格局。

7.3 体制保障

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整合城市建设和管理职能,解决综合交通运输要素分割、多头管理、职权交叉、权责不分的问题,优化部门间、部门内部、部门各级关系,坚持精简高效、政事分开、综合执法、统筹兼顾等原则,建立更科学、更高效、更协同、更稳定、更绿色的交通建设和管理体制,实现行业政府职能的一体化,为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7.4 资金保障

完善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风险可控的资金保障和运行管理体制,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在明细政府支出责任基础上,充分考虑规划实施需要,合理安排支出规模和结构。积极争取国家、天津市重大计划、专项资金、基金等对津南区产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加强政府财政资金保障力度。对纳入规划的重点项目,落实绿色通道制度,简化审批核准程序,优先保障规划选址、土地供应和预算资金安排,确保如期完成。



















附件:

| 相关政策
| 相关报道
新媒体矩阵
政务邮箱
返回顶部